靠拍视频卖牛肉干,只有小学文化的内蒙古人太平年收入过百万;靠木工手艺成为网红,福建宁德山区的小杰年收益60多万;靠电商带货,四川甘孜高原上的藏族姑娘格绒卓姆年收益110万……
这不是传奇,这只是移动短视频时代的平常事。他们*初所做的,是通过短视频,把手里的特产与外界市场联系了起来。而如今,这样的“平常事”,正在数百万中国农民中发生。截至2019年8月,全国从快手上获得收入的用户超过1900万,其中来自国家级贫困县的用户,超过500万人,年销售额达193亿元。草原电商传奇
几年前,到处给人打工的内蒙古人“太平哥”从没想过,自己未来会有450万的年销售流水。锡林郭勒盟乌拉盖大草原腹地位置偏僻,距锡林浩特市330公里,这里地广人稀,曾是狼群出没的地方。生于1985年的太平只上过小学,他喜欢骑马,有时候骑几十公里见不到一个人,下雨时,把衣服脱下来拧干,晾干后再穿上。15岁后太平外出打工,头3年给人放牛放羊,后8年开车给人拉煤。2015年,他开始自己在家里做生意,卖烤牛肉,每天收入三五百,是不错的生活了。但生意并不稳定。牛粪烤牛肉,是太平从小到大吃过*好的“妈妈的食物”。成吉思汗时代,牛肉干也是蒙古军队的行军粮。为了找买家,他跑到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,又跑到北京、沈阳等大城市,每个地方呆两天,用微信“附近的人”加好友,向别人推广,作用不大。直到一个朋友向他推荐了快手。看到无数人在上面表演才艺,甚至农民也唱歌跳舞,还有许多人专门卖货,他心动了。“我的目的,就是要做这个生意。但我想,首先要宣传我的家乡,让更多人知道我家乡多么美,我们的产品才能卖得更好。”太平发布的,大多是乌拉盖大草原上河流、夕阳、骑马、放牧、喂狼的视频。在“天苍苍野茫茫,风吹草低见牛羊”的景色中,太平经常现场烤肉。美丽的风景,诱人的牛肉干,滋滋冒泡的油汁,惹得许多老铁口水直流。川西云端餐厅
每天拍一段一家人围桌吃饭的10秒视频,就能扶贫。你信吗?一切都是偶然。33岁的张飞从四川警察学院毕业后,进入了四川阿坝州小金县刑警队工作。2016年全国吹响“扶贫攻坚”号角,他被下派到老营乡担任扶贫**书记。刚来时,老营乡的村民生活比较艰苦。年轻人都在外打工,老人们一早起床赶到十几公里外的县城卖山货,回到家已是晚上,“真的是两头黑”。麻足寨位于海拔3200米的高山上,和山下的公路有1000米的落差。汶川地震后,寨子里40多户村民逐渐搬到山下,如今只剩两三户。虽然张飞从2016年就开始玩快手,但卖货能力很有限。2018年的一天,他发现了这个即将被遗弃的寨子,美丽的风景吸引了他,让他产生了发展旅游的想法。他承包了一幢废弃的房子,改造成民宿旅馆,并把一家人在外面吃饭的视频发到快手上,没想到吸引了很多人。2019年春节,一对来自内蒙古的夫妇特地到这里过年。“我们很惊喜。”张飞说,“没想到这个不出名、人都要搬走的地方,还有人要来。”他们就持续地拍风景和吃饭的画面。县长扶贫“新想法”
当下,短视频成了人们展示自我、沟通生活、表达心情、观看世界的媒介,快手正逐渐融进中国乡村百姓的日常劳作中,成为他们的“新农具”。成千上万的乡村用户已经通过快手实现脱贫,“快手扶贫”的潜力,也正在被许许多多政府干部开发利用。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县长刘建军,就是一位迅速成名的“网红县长”。由于短视频在老百姓中非常普及,刘建军*初希望“用快手沟通群众”。平时走到哪里,见到什么现象,他都会录制视频发布。多伦县百姓有个人问题,也会在快手上和他沟通。有时遇到集中性问题,他会开直播集中解答。今年6月,几场大雨导致县里蔬菜大面积生了虫子,有些地里的蔬菜,一两天就被虫子吃光了。刘建军和县农广校校长孙广梅一起下乡检查,教给农民防病虫害方法。“每天走七八块地,早出晚归,腿都疼了。我说不行啊,得用什么办法让大家都知道啊!”他想到快手,他在账号中发布预告,提前录制了短视频,让孙广梅在直播里给大家讲用药方法。“比如这个白菜,长了什么虫子,用什么药,怎么喷,完全不复杂,跟农民也不需要讲什么原理。让两个技术员坐那儿讲,50秒一个视频。节目效果挺好。”刘建军说,“农广校”全称农业广播学校,是个历史产物,几十年前交通不发达,推广农业技术不方便,国家就开设了农广校。随着通讯技术发展,农业技术推广手段,从广播到电视,又到电脑。可是,“哪个农民家里会放台电脑?讲得太专业,谁听得进去?”短视频,在刘建军看来是更好的办法,直观展现,一目了然,“比坐在小黑板前面听技术员讲好懂多了”。“后来我就用快手,做短视频、搞直播,受众也挺多的。”神奇快手,点亮百县
4G移动时代的信息革命中,短视频技术因其门槛低、创造性强、流量经济属性、连通广泛、下沉迅速等特点,影响了*广大、也是*基层的人群。如今,全国贫困县中,每5个人里就有1个是快手的活跃用户。截至2019年8月,全国从快手上获得收入的用户超过1900万,其中来自国家级贫困县的用户,超过500万人。他们在快手上发布了11亿条视频,播放量超6000亿次,年销售额达193亿。福建宁德福安市的小杰生于1992年,他高中没毕业就出去打工,以前在家乡卖保险,2016年看到短视频潜藏的商机,和朋友一起打造快手IP。依靠村里的木材、竹子和流传的手艺,他制作了100多件木工作品,从桌椅、风扇、轮椅到有动力的飞机、卡丁车,他的灵巧才智吸引了无数老铁,他已有780万粉丝。藏族姑娘格绒卓姆,家住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高原地区,只读过小学的她,18岁之前没有走出过县城,每年农忙季节就帮父母收青稞、挖虫草、采松茸,农闲时去当地景区推销乡土特产。2017年5月,一家人在高山上挖虫草时,卓姆让父亲举着手机,录了一小段自己和母亲采虫草的视频。由于信号不好,她爬到山顶把视频传了出去。第二天,卓姆打开快手时惊呆了。她的视频播放了50多万次,粉丝数也增长了3000多,收到几百个购买虫草的私信。从此,卓姆开始通过县城的邮政快递将虫草寄给买家。这一次,她赚了三千元,相当于在县城打工一个月的收入。2018年,卓姆通过快手共售出虫草1.5万余根、松茸1200余斤、牦牛肉干500多斤,总销售额超过110万元。卓姆以高出以往收购商15%的均价收购乡亲们的山货,带动了周边多个村庄近百户村民增收。快手是卓姆的唯一销售渠道。快手从2018年启动幸福乡村“5亿流量”计划,分出价值5亿元的流量,特地向国家级贫困县的“扶贫原生力量”倾斜,帮助他们推广和销售当地特产。快手扶贫项目除了重点帮扶贫困村落,还主动进行“教育扶贫”、“电商扶贫”。2018年,快手发布了“幸福乡村战略”,其中一个核心板块,就是“幸福乡村带头人计划”,在全国培养像太平哥、卓姆、小杰这样的100位乡村快手用户在当地创业。迄今,该项目已覆盖全国10个省的21个县市区,培育出25家乡村企业和合作社,发掘和培养了43位乡村创业者,提供了超过120个当地就业岗位,累计带动超过1000户贫困户增收。扶贫必扶智,是快手的一个理念。“快手平台本身就有很多适合乡村的农业技术和服务视频,我们开展了‘快手大学’项目,培训贫困地区群众使用互联网,掌握短视频工具。”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、扶贫办公室主任宋婷婷说,快手的“福苗计划”发动电商达人帮贫困山区销售山货,已帮助全国近80个贫困地区,直接带动近1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,而“快手大学”已在广东、内蒙、山西等地开展,培育了超过2000名优质乡村短视频生产者。技术都有两面性,流量经济也鱼龙混杂,但在短视频技术风口方兴未艾之际,*大限度地给广大群众带来实际收益,将移动流量“点流成金”,变成农民口袋里的钞票,是扶贫新思路。而其中许多关节,都需要像快手这样的新兴技术主体精准点穴、巧妙点拨。责编:翟巧红 | 编辑:蔡静
来源:凤凰WEEKLY ID:phoenixweekly 作者:陈二
喜欢本文,请点这里